良师益友伴我人生之路
——市养生保健协会 吕敏
人这一生凡经历过艰难曲折,走过风雨历程,才会更深切体会到国安家和的生活多么幸福。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生活贫困,历经困难年、十年动乱、上山下乡、改革年代到如今的经济发展年代,人生之路已经走过了六十二个年头了,一路走来,最深的感悟是有良师益友的陪伴真好, 这良师益友就是书。我感到通过阅读,在浩瀚的书海里不断吸取各种知识,获得力量,人生之路才走得踏实,才能做到身心健康,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每一个平凡的梦想。
我作为知青在苏北生产建设兵团(后来为淮海农场)8年,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改变我爱读书、爱学习的习惯,知青私下里传阅的手抄本,老军工子女偷藏的书,我都千方百计借来看。我特别喜欢下大雨的时候,不出工,我就在宿舍静静地看书,集体学习时为老军工们唱唱样板戏。老军工们喜欢我这个爱读书,有点儿文艺才能的知青,第二年当部队住地学校缺老师时,他们推荐了我,让我幸运地当上了老师,实现了我的第一个教师梦。其实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动乱前才读一年初中,动乱结束后的二年高中也没学到什么。但我边学边教,还参加了一年的教师进修学习,语文教学从小学一直教到中学,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要不是知青大返城,我一定会是出色的老教师了。
79年回城后到工厂进车间当了车工,后做了车间统计、当过职工教师,换了环境,而且已过而立之年了,有了孩子,但爱读书的习惯没有改变。当车间统计时,除了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我有了大量的时间读书,于是工厂图书室我是常客。当时的大型文学丛刊《十月》、《钟山》报告文学等等每期都看,珍藏的文学名著也想法借来看,好的句、段我还摘录下来。后来我当了职工教师,看书学习就是工作之一,知识的积累为我的教学工作增色。1985年我考上了苏州大学夜大学中文系文秘班,进行了三年的系统学习,得益匪浅。家里的书是越来越多了,搬家的时候都舍不得丢掉。之后我幸运地成为了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参与经济管理,实现了人生第二个小小梦想,并且干得很好,一直服务到退休。工作期间书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特别爱看一些反映企业家在改革中成败的报告文学等之类的书,通过分析研究,从中得到启示和感悟,学会思考、提炼与总结。记得我曾应邀到我的母校市中和省中去给学生们上课,作为在职的一辈人对孩子们作一番说教。由于我的教师经历和工厂参与经济管理的经历,再加上我的体会感悟等,讲得比较生动,学生们爱听,反响强烈。我感到,只要坚持学习,就能跟上时代,就有如泉涌的思路,与年轻人没有代沟。喜欢书、爱好广泛,有新思路,动手能力强也许已成为我最大的特点,当然同时也存在急躁、爱冲动等的缺陷。
现在我的人生已进入晚年了,书橱里的书增加了不少养生保健方面的,自己又在市养生保健协会里和继续奉献的老同志们一起为社会做点儿益事。这个集体倡导多读书,读好书,每星期二雷打不动学习例会,每年协会都要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针对社会热点谈看法,谈体会,这样的团队还真不多。融合在这样一个团结、富有创新精神的集体之中,我感到还不老,脚步还算轻快,思路也还敏捷。我的最后一个平凡梦就是让良师益友继续陪伴我健康地走完人生之路,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所有爱读书的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