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保健 - 经验交流 -

得一处幽静 静数年华——访碧溪新区养生保健协会吴市分会

发布日期:2016-11-08 09:11:38  点击量:2497   信息来源:原创

幸福的晚年大抵就是当你白发苍苍,再不需要流浪,就能在家附近找到一处幽静,静数年华。碧溪新区养生保健协会吴市分会就称得上是这样一处幽静地,进门院里两旁的广玉兰依旧翠绿,在这个微凉的深秋展示着它的生命力。十三年过去了,吴市分会门口依旧人气很旺,自行车、三轮车、电瓶车摆成行,其他小组都是每月开展活动,而他们却是天天活动,日日相聚,就这样坚持了十三年,实然这儿早已成为会员的第二个家,也成为他们晚年时光里更改不了的老习惯。

说起碧溪新区养生保健协会吴市分会,还得追溯到2003年的4月,那时“常熟市养生保健协会”吴市小组刚刚成立,借由原来的吴市老年活动室作为小组的活动平台,初期只有十二名会员,在唐澄、夏保元、俞瑞江等退休老干部的积极发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养生保健,吸引了一批人加入协会,分会活动也日益丰富起来。2013428日碧溪新区挂牌成立养生保健协会,原负责人俞瑞江已到耄耋之年,三次主动提出辞职让贤,而全会上下都不舍老俞,85岁的老俞现在是分会的老顾问、点子库,还曾在常熟市养生保健协会周年纪念大会上获得先进个人表彰。碧溪新区养生保健协会及时调整工作骨干,充实负责人员,由倪静康负责分会的日常管理,老倪平日里工作细致,对于所有的会员都登记在册,安排各项活动都细致到位,对于新来的会员更是热情招待。此外吴市办事处专门将原泗湖村村委会改造成了新的分会活动地点,不但扩展了活动面积,并且配备了专用的茶水间、洗手间,还增加了电视机、电脑等硬件设施。分会成立之初有30多名会员,到现在已发展到了150多名会员,年龄最大的已有78岁。

对于一些年纪大的会员来说,在吴市养生保健分会,人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热闹的聚一块,拉拉家常,例如热心人顾宝成义务当起图书管理员、茶水配备员、卫生打扫员,他们不求回报,只因他早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每日早晨七点到九点的早茶时间最热闹,会员们早早在家收拾完,就往分会赶,着急见见老朋友,着急聊聊新家常,分享新的养生健康保健知识。94岁的老会员王祖兴是这儿的常客,近年拆迁到碧溪之后,还是舍不得吴市分会,舍不得这儿的老朋友,只要天气好他一定早早踩着电动三轮车,赶在七点前就到了。分会的其他会员也常嘱咐他路上小心,见着他几日没来,总要关心他的身体近况,要是听闻不舒服了,老伙伴们一定会组织就近会员前去探访这个老大哥。

晚霞园地里,成列着会员平日里练习的优秀书画作品,书法作品也好,水墨画卷作品也好,都是会员寄情于墨的载体。养生保健黑板报专栏里,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已经坚持了十三年,从选材、编辑、到出版,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因为大家深知,年岁大了,老朋友饮食生活锻炼什么都得注意,对于他们来说,陪伴的久一点才是最好的祝愿。书画室里,满是墨砚清香,铺纸扶笔,会员肆意挥洒着笔尖,笔锋爽辣,

苍劲有力,这短短一副画卷已然能装下他几十年的人生感悟。器乐室里,是会员们钟爱的民族乐器,胡琴、扬琴、二胡、古筝,应有尽有,择一个秋日午后,伯牙子期,以音会友,在慢悠悠的琴声里回忆着过往的岁月,最好的岁月已如现在,不追不赶,却仍有际遇。综合活动室里,节目排练认真细致,这小小的房间,早已排出了让全市都惊叹的优秀文艺作品,走上了更大的表演舞台。乒乓室里,找一个老球友来上一局,出一身汗,撒一地欢,年岁不小,但手脚可是越来越灵便。电子阅览室里,聚一堂老友,泡一壶毛尖,开一系明窗,吹一丝秋风,挑一个话题,聊一个上午,赶赶时下年轻人的读书乐。图书室里,找一本书,读一段历史,最好年岁能和自己一样大,看看那些年,没见过的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棋牌室里,爱好对弈的老棋友相对坐着,一兵一卒,排兵布阵,象棋十六子,却能消遣一上午。茶室里,品一壶新茶,忆一段旧时光。江花诗社里,写一篇养生诗,谱一段老词牌。东吴书场里,热闹时听一段评书,人少时看一部老电影,年轻的人在听历史,而对于这些,只是在听他们自己曾经历的人生。爱好园林园艺的会员也常常来分会和花友讨论些园艺心得,他们说种花如人生,有没有认真对待,一到开花时便知了,夏耀宗、佟瑞芬夫妇最爱种牡丹,在家院子里种的几株牡丹,精心照料下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风景线,甚至还吸引了常熟电视台的采访。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爱好旅游的人常常自费自发的组织快乐一日游,春日温暖,初秋微凉,这样的节气里他们最爱结伴一些老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一起细数其他地方的春秋冬夏。

而对于一些患病会员来说,这儿却是他们最好的疗养院。对于癌症病人来说,最痛苦的不是病症本身,而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他们陷入对生命的恐惧,也许他们会开始封闭自己,不安、无助、抑郁、甚至怨恨自卑,他们不再出门,不再当自己是个正常人,孤独和绝望的感觉日益强烈,逐渐放大的悲观思想日益侵蚀着他们的免疫功能。然而虽然医学发达,科学发展快速,但是社会上依旧存在对患癌病人的偏见,针对这样的尴尬现象,癌症康复协会积极发布正确的医学知识,癌症并不是一种传播疾病,对于癌症病人社会该给予更多的关爱。新区分会成立以后,为癌友免费开通爱心卡,其中爱心公交卡可免费乘行常熟的城乡公交、爱心园林卡可免费畅游常熟的园林景区,而这样的出发点就在于鼓励癌友们忘记病痛,走进人群、走进大自然。针对癌症病人的康复治疗,也经常性的邀请相关专家、博士、中医养生医师、市养生讲师团现场授课,尤其是针对患病之后如何养生、如何医治、有何注意事项、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做细致讲解,甚至邀请癌症患者现身说法。近期组织的市康复协会主任现场授课,就吸引了100多名会员参加。针对患癌病友,例如常谈到的忌口问题和用药问题,实则忌口对病情的恢复并不一定具有积极作用,反而每一次的忌口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刺激,很多癌症患者在放疗、化疗、手术过后的日子里,为什么多数存活不了几年,很大的因素是,虽然机器把看得见的癌细胞去除了,但存在于思想与内心的癌细胞并没有去除,永远活在疑心、气馁、恐惧中,如果再加上外界或周围其他人的影响,就会无形中削弱了抵抗力,甚至再次发病,不是病死,而是被吓死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专家鼓励病人在化疗结束,已经痊愈的情况下不必要刻意的忌口,相信自己、相信科学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另外针对用药问题,切勿过度用药,一定要遵医嘱咐,合理用药,治疗疾病不应该只在病床和药物上度过,真正的痊愈应该交给健康的生活去治疗。

在专家的正确指导和健康会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患病会员加入其中,通过调整心态,改变生活习惯,重新获得了健康的人生。万福村的马惠珍是1956年出生,61岁的她本是耳顺之年,修行成熟,不应再有不顺耳之事,但命运却跟她开了一个玩笑,201413日她患上回盲部肿瘤,一开始跟所有癌患者一样,生命的判刑来得措手不及,恐惧、沮丧、甚至感觉天塌下来了,因为她不是神,只是个人,在疾病面前总是那般的脆弱和无助。但她就是这样一个坚强乐观、豁达开朗、幽默大方的吴市女人,在调整心态后,她笑对人生,坚持治疗,在身体稍作恢复之后,就加入了分会的太极拳队伍和广场舞队伍,甚至现在还做起了活动召集人,她热爱文艺,热爱表演,只要社区召集文艺活动,她总是第一个报名,她说是吴市养生保健协会让她忘记了病痛,做回了自己。人似乎每天都在接受上天的安排,但实际上人每天都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现在4年过去了,她的身体越来越健康,而这一切都是靠她自己的努力与信念换来的,65岁,马惠珍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现在有二十几名患癌病友组成了太极拳队,以社区文化中心为室外活动基地,每日早上跟随老年大学的高正芳老师练习强身健体拳术,从生手到全面掌握太极拳健身精髓,他们用坚持换得了自己的健康。现在木兰拳队、棍操队、广场舞队也不断壮大,广场舞活动室里每天都热闹非凡,会员们充满热情地自发集体排练,甚至还在市里比赛中获得优异名次,在同样的舞台上,他们与健康人无异,而在生命的舞台上,他们已经是战胜病魔的赢家。他们感恩有这样一个活动平台,可以让他们进行病情交流,讨论治疗方案,分享抗癌经历,勉励那些还在与病魔做斗争的人,教会他们养生健身知识,他们能在这里找到相似命运的人,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其他的健康会员并不会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他们于常人无异,他们活着,并且活的自在自由,人生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

门口,绿枫依旧挺拔,吴市分会十几年如一日,坚持风雨无阻的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从原有的十二个会员到现在已初具规模,不但机构健全网络齐全,有组织有领导、而且小组活动丰富多彩。每每谈到吴市分会的这十三年,老俞和老倪总是感慨万千,因为这十三年间从来没有人退会,这些老伙计,就这样陪伴着吴市分会走过了十三年,也许这就是吴市浓重的人文情怀。而今,当我们走进碧溪新区养生保健协会吴市分会,深刻的感觉到了什么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些会员,有一部分虽已暮年,却依旧葆有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早晨八点,探访结束,天边的太阳圆而美,然而那太阳看起来,却跟夕阳一般,这或许象征了生命的周而复始,个体的生命只是人类生命和历史延续长河中的沧海一粟,无须悲观,也无须伤感,只要在恰好的时间,得一处幽静,如碧溪新区养生保健协会吴市分会,静数年华即安。

(文/摄影:毛梦婷)

碧溪新区养生保健协会

2016年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