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5日-21日是第24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主题为“抗癌路上,你我同行”。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改变,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也快速增长,同时,发达国家高发的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迅速上升;发展中国家高发的胃癌、肝癌、食管癌等亦居高不下,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癌谱并存的局面。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报告,报告分地区对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十位的依次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脑癌、胰腺癌,恶性肿瘤死亡率前十位的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
乳腺癌、脑癌、白血病、淋巴癌。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生活方式疾病是由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长期作用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归纳起来包括: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盐、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吸烟、心理紧张和缺少运动。预防癌症,并没有多么复杂,但常被人忽视。如何来预防呢?
1 合理搭配饮食
每天饮食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①主食以谷薯类为主,每天摄入总量250~400克。其中全谷类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提示:全谷类如小米、玉米、燕麦;杂豆类如黄豆、绿豆;薯类如土豆、红薯、山药。)
②蔬菜300~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
③水果200~350克,要注意,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④畜禽肉类40~75克,水产品类40~75克,蛋类40~50克。
⑤相当于300克鲜奶的奶类及奶制品,相当于25~35克的大豆及坚果类。
⑥每天摄入的植物油不超过25克,食盐不超过6克。
2 戒烟限酒
吸烟:除了引起众所周知的肺癌,还会增加患鼻咽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的风险。
过量饮酒: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把酒精和酒精的初级代谢产物一起归为Ⅰ类致癌物,在人体和动物实验中都有最高等级的致癌证据。
3 每周至少运动5次
任何种类的运动都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不管是剧烈运动还是舒缓运动。
研究证实,运动可调节体内激素分泌水平,预防与激素相关的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此外,运动可调节免疫系统,健康的免疫系统是预防癌症的重要环节。
4 体检筛查肿瘤
肿瘤筛查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有长期致癌因素接触史、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经常熬夜)、有特殊微生物感染史(如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营养不良等人群。以上这些高危人群,特别是年龄超过45岁的人,尤其要重视肿瘤筛查,定期体检。
部分常见肿瘤的警示信号、建议筛查人群、预防措施如下:
肺癌
一、警示信号
通常早期肺癌患者无明显症状。进展期可出现持续不愈的干咳、呛咳,痰中带血、咯血,胸部持续疼痛,呼吸短促,声音嘶哑等症状。
二、建议筛查人群
推荐开始筛查年龄为55岁。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任意1项者,建议定期联系医疗机构进行筛查。
1.长期吸烟;
2.生活、工作环境中经常有人吸烟;
3.有石棉等物质接触史,长期生活或工作在重油烟环境中;
4.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 中有肺癌患者;
5.慢性阻塞性肺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三、预防措施
1.戒烟,远离吸烟环境;
2.做好防护,减少石棉、石油等有害物质接触,减少油烟接触;
3.积极治疗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4.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5.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胃癌
一、警示信号
多数早期胃癌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二、建议筛查人群
推荐开始筛查年龄为55岁。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任意1项者,建议定期联系医疗机构进行筛查。
1.幽门螺杆菌(Hp) 感染;
2.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部疾病病史;
3.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 中有胃癌患者;
4.其他高危因素(长期吸烟、高盐饮食、重度饮酒、腌制饮食等) 。
三、预防措施
1.戒烟,控制饮酒;
2.饮食规律,少油少盐,多吃蔬菜水果;
3.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部疾病;
4.保持心情愉悦,积极参加锻炼;
5.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结直肠癌
一、警示信号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肠梗阻相关症状,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二、建议筛查人群
推荐开始筛查年龄为50岁。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任意1项者,建议定期联系医疗机构进行筛查。
1.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异常);
2.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结直肠癌患者;
3.肠息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血吸虫病,Ⅱ型糖尿病等病史;
4.慢性便秘、慢性腹泻、便血、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盆腔放疗等情况;
5.其他高危因素(肥胖、长期静坐、喜好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长期吸烟、大量饮酒、重大精神刺激等)。
三、预防措施
1.多食新鲜蔬果,限制肉类摄取;
2.积极治疗结肠慢性炎症;
3.戒烟、控制饮酒;
4.加强锻炼,控制体重;
5.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肝癌
一、警示信号
早期肝癌患者多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出现显著症状者多为中晚期,如肝区疼痛、腹胀、食欲下降、乏力、体重减轻等。
二、建议筛查人群
推荐开始筛查年龄为男性50岁、女性55岁。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任意1项者,建议定期联系医疗机构进行筛查。
1.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血吸虫感染史;
2.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脂肪肝;
3.经常食用霉变食物、剩饭剩菜、腌制食品,长期饮用沟塘水;
4.吸烟,过量饮酒;
5.长期精神压抑;
6.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 中有肝癌患者。
三、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预防肝炎;
2.积极治疗肝脏疾病;
3.低盐、低脂饮食,不吃霉变食物,不吃或少吃腌制品;
4.戒烟,控制饮酒;
5.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乳腺癌
一、警示信号
乳房肿块或组织增厚,局部皮肤改变如起褶皱,乳头内陷、扁平或乳头皮肤脱落,乳头溢液或溢血,疼痛等。
二、建议筛查人群
推荐开始筛查年龄为40岁。高危人群筛查起始年龄可提前到20岁。
具有以下因素者属高危人群:
1.一、二级亲属(尤其母亲或姐妹) 有乳腺癌病史;
2.既往有乳腺导管、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3.既往胸部接受放射治疗;
4.外源性雌激素摄入过多,如长期口服避孕药,常年补充雌激素和接受过激素替代疗法;
5.有下列情况:
l 长期精神压抑;
l 初次月经在12岁以前,绝经在55岁以后,或月经周期不规律;
l 初产年龄大于30岁,或反复人工流产(尤其18岁前);
l 高脂肪饮食、超重与肥胖、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长期过量饮酒等。
三、预防措施
1.积极治疗乳腺良性疾病;
2.谨慎使用激素:
3.适龄生育,母乳喂养;
4.戒烟限酒,合理膳食;
5.加强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6.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宫颈癌
一、警示信号
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病情进展可出现接触性阴道出血,白带异常如白带增多、血性白带,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
二、建议筛查人群
推荐开始筛查年龄为25-30岁有性生活史者,高危人群筛查起始年龄可提前。
具有以下因素者属高危人群:
1.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2.性伴侣多、初次性生活年龄小于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
3.宫颈病变病史;
4.长期口服避孕药、吸烟等;
5.免疫功能低下,如接受器官移植或服用免疫抑制剂;
6.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病毒(HIV)、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II型、滴虫等病原体感染。
三、预防措施
1.注意经期卫生,积极治疗妇科疾病;
2.避免无保护、不安全的性行为;
3.做好避孕、节育措施;
4.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
5.定期参加健康体检。
5 调整情绪
科学研究发现,敏感、猜疑、爱生气、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情绪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和机体免疫力下降,进而导致体内各项生理功能失调而引发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