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何市分会在常熟市养生保健协会、防癌抗癌协会的领导下,在支塘镇政府的关怀下,本着“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培育传播康复文化,竭诚服务群众,建设健康和谐常熟”的宗旨开展工作。分会每年举办二次以上的科普讲座,拳操、文艺、棋牌活动丰富多彩,破除迷信树新风,为建设文明社区而倾力工作。
分会首任理事长——离休干部王坚民同志,当他得知我国医学研究和器官移植紧缺遗体捐献者时,就在分会内宣传“反迷信、破旧俗、树新风”,他率先申请遗体捐献(但因个别子女未签字而未能如愿)。但他的宣传在分会影响很大,在他的宣传鼓动下,分会原理事何巧英女士在子女的赞同下,于2011年与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何巧英女士原是一位普通的商业工作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热情待客,在家中邻里关系和睦,所以老老少少都尊称她为“巧伯”。这样一个旧社会过来的农村九旬普通老人,持有对百年后事从容处置的气度,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的清醒思考是不多见的。2017年年初二,她离世后实现了遗体捐献的愿望,成为全市第二位高齡遗体捐献者。何巧英老人这个行动,得到了女儿龚晔、女婿程和平夫妇的理解和支持。何巧英在病重期间,女婿程和平为给妻子龚晔腾出更多的时间照顾老人,包下了所有的家务,每天洗衣做饭,做软糯可口的饭菜给丈母娘吃。他们说尊敬老辈,不仅要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也要在一些事情上顺从老人的意愿,让老人感到欣慰。龚晔、程和平夫妇不仅家庭和睦,而且邻里团结,友好往来。要是自家有什么好吃的,主动邀请邻居来家分享;谁家有急事没人照顾孩子,主动帮忙看护;周围有独自生活的老人,常陪他们聊天拉家常。龚晔、程和平夫妇在送走何巧英老人遗体的同时,在独生子龚卓的赞同下,于2017年与市红十字会双双签订了遗体捐献手续。
对94岁高龄何巧英女士冲破旧的传统观念,甘愿在生命结束后为祖国医学事业作出最后的奉献,让人感动和赞扬,在分会内引起强烈反响。何巧英的胞弟何保林、弟媳何瑞娥在姐姐的影响下,在得到子女的同意后,于2017年双双同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手续。并在子女面前写下遗嘱,死后丧事从简,不请鼓手、不做道场、不扎库(纸房子)。
分会活动站会员张丙泉,一位70岁的普通农民,他性格开朗,思想进步。2017年查出肺癌晚期,已无法手术治疗。他坦然面对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保守治疗。由于他一生劳作,并未出过远门,现在病了静下心来,想出门游览一下祖国锦绣山河。他在妻子的陪护下,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17年下半年病情日渐加重,他决定遗体捐献,并得到爱人和子女的支持,与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当分会领导探望他时,他说:“我决定遗体捐献是因为看到市养生协会期刊上登载了何巧英、何保林姐弟俩人同捐躯,晚霞光耀人间的报道而决定的,我捐献自己的遗体,目的是想为祖国医学攻克癌症这个世界顽疾尽一点微簿之力。”2017年7月24日早上张丙泉安祥去逝,25日苏州市常熟市红十字会上门接收了张丙泉的遗体。并慰问了家属。
继张丙泉之后,会员何瑞娥女士于2017年、原分会理事何保林于2020年相继逝世,并实现他们生前的愿望,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祖国医学事业。
分会副秘事长程筱丽和丈夫共产党员孙继良于2017年在子女赞同下一同与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手续。程筱丽副秘事长性格活泼开朗,办事认真,她是分会省一级社会辅导员,被市协会评为优秀奉献者。她邻里关系和睦,哪家有事都积极帮忙。每年端午节前后她总要至少用100多斤糯米包各色粽子,和姐妹兄弟、邻居、朋友分享。她丈夫孙继良,今年83岁,1966年入党,他5岁前父母先后离世,成为孤儿,在二位娘舅的扶养照料下长大。他19岁报名应征入伍,虽无文化,但他在部队刻苦训练,努力工作,勤奋学习文化,荣获三等功一次,年年评为五好战士。1961年他参加了北京军区空军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与空军首长合影留念。从军8年退伍后,又去支援我国铁路三线建设。83年转回何市供销社,担任货运司机,退休后加入何市分会会员。他爱好庭院盆景绿化,走进他家庭院,满目绿植盆载,爽心悦目。当我谈起遗体损献一事,他爽朗的说:“我是在协会期刊上看到何巧英女士遗体捐献的事迹,受到感动;以及在电视中看到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急需更多的遗体作医学研究和人体器官捐献之用,所以决定在身故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在子女支持下,他和妻子程筱丽双双和市红十字会签字遗体捐献手续。
王会元,一名共产党员,活动站会员。他于1969年入伍,74年入党,在部队曾任班连支部委员,受到部队三次嘉奖,98年退伍回农村务农。他于2022年6月15日与市红十字会签订遗体捐献手续。当我和他谈起遗体捐献一事,他说:“我作为一名党员,相信科学反对迷信,退伍回乡务农工作平淡,没啥贡献。我死后把遗体捐献出去,愿把有用器官捐献给急需的人,为国家医学事业作一点贡献。”他的决定得到家人支持,还要求子女在他死后不做道场,不请鼓手,不扎库(纸房子),不要浪费钱财。多么朴素的语言!反映了一名普通党员的高尚情操。
陶惠英是一位农村妇女,青年时期,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并于1966入党,是一位有57年党龄的老党员。1970年~1980年任何市镇岳阳村妇女主任,1980年后任贫协主任,1983年调入何市毛纺厂工作。她育有2个儿子,大儿子因患胆道癌,虽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终因病重不治而亡。大儿子的离世令她痛心疾首,当她在期刊上看到本会何巧英女士死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市红十字会的事迹后,也想在身故后,将自己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和作医学研究之用,希望能为攻克癌症作一点贡献。她在丈夫子女的支持下,于2017年7月1日与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手续,并嘱咐子女在自己身故后,丧事要破除迷信,一切从简。
朱惠芳,养生协会会员,是一位性格开朗,思想进步的健康老人,现已百岁高龄。由于子女在常熟市里,独居的她生活完全能自理。2021年,她和子女沟通后,于21年9月21日与市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献手续,签约后她对何市分会领导说:“我捐献遗体是为国家医学事业尽一点微薄之力。”现在老人在市养老院生活。
至此,我分会已有4人实现了遗体捐献,有7人与市红十字会签约,目前为止,何市社区已成为苏州市遗体捐献最多的单位,因此何市社区、何市分会得到苏州市、常熟市红十字会的赞扬!
2024年1月17日
杨振明